一语一世界
英语的重要性自是不必说了。即便欧洲大陆有如此多种语言,但英語仍然是大家通用的语言,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英語已经成为并将长期保持为国际语言——虽然使用中文的人口数量是如此之大。
中国学生少说也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語,一直到大学甚至到博士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英語。然而看似如此长的学习时间,真正能达到听说读写都过关的人实在不多——英語专业学生除外,这是多么低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任何语言如果在12岁以后才开始学习都难以达到母语的水平。
然而,学好一门新的语言,相当于认识了一个新世界!
语言学习环境的问题吗?
有人认为我们没有学习英語的环境,似乎把人放到国外就一定会把英語学好。诚然,国内大部分地方的英語环境并不是很好,即使在大学校园里,也不过每周一个英語角,抱着好奇心而去,带着失落感而归,对提高英語听说能力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但是,在国外如果不好好学习英語,一样是不会英語,有些上了年经的的侨民可能在国外呆了一辈子,依然只懂中文,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花功夫去学习英语,甚至可能从来没有想到他们能学好英语。
与此相反,北京八达岭长城上的小商贩们居然会用简单的英語向外国游客兜售纪念品——显然当初的动机很可能只是为了生计的需要,結果是把与买卖相关的简单英語学会了,但他们一般也只能说几句相关的英语罢了,因为其它的内容与买卖无关。
所以无论环境如何,最好的方法是要学,更具体一点来讲:投入时间是否足够?李笑来曾经讲过: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想想我们学习中文,其实也没有少花功夫,从孩童开始,每天听的看的都是中文,思维方式也是中文,从小到大先学习单字,然后词语、造句、小作文、大作文,这还只是语文课本中的中文学习,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运用中文呢?
所以总的来讲,我们用我们对中文掌握的水平来与英語作比较的时候,并未把自己花在中文学习上的时间与学习英文是作比较,更何况我们学习英語主要是为了升学考试,重点花在了读写上,如此以来,在听说能力上花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哑巴英語的原因自然显而易见。
提高听力、口语、阅读
那么如何提高听力和口语呢?还是要靠练,要靠时间的积累。有人建议直接用BBC,VOA常速英語来训练听力,我个人总是觉得开始根本就听不懂,训练很长时间后也听不懂。我个人刚开始听VOA慢速英語,反而把英語听力提高了。我想原因可能就是要遵守自然规律:先易后难。小孩学步时也是如此,先让小孩练习爬行,然后再站立,再走路,再跑步。直接就飞跑,对小孩的运动协调能力很不利,因为基础不扎实,而愚笨的父母可能还在向别人四处唏嘘:我们的小孩直接就知道跑了。
口语方面,其实简单的说问题倒不大,即使美国人,口语中的词汇量其实也不大,語法也不讲究——和中文中的口语不讲究語法一样道理,大家说中文的时候想过語法了吗?或者说细究起来,我们的中文口语好多时候都会犯語法错误,但说了一万遍,反而错的也就成了对的,所谓语言法则,大家都能接受的就是法则,可以用来交流就可以了。所以对于口语,也是需要不断地练习。
一定不要怕犯错,我原来想说英语的时候,在说出每句话前,脑子中总试图说得100%正确,就会想:这句话的語法是怎么样的?如此这般就说不出来了,说出来也是其极慢,一个词一个词的,这时候你就会明白老外说英語为什么会这么快了,我怀疑他们说出来的话可能就没有经过脑子~~
所以我后来就不这么想了,说就是了,错就错吧,刚开始的确有很多错误,甚至大错误,he和she不分(中文中她和他的发音是一样的),一般时态和过去时态不一样(中文中几乎不存在时态的问题),has和have不分,但慢慢地,一天天注意,错误就在慢慢地减少,至少现在说得更流利一些,有所进步。
虽然我们的阅读相对不错,但依然不够,至少对于我来讲,我曾经一开始就阅读经济学人,但总是一知半解,感觉特别难,后来看一些其它的难度低些英語阅读材料,反而觉得收获更大。自己的专业英語由于经常接触,问题倒是小一些,而其它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以前学习英語的时候,阅读材料不够广泛。真正要用的时候,就会发现还存在词汇量的问题,再接着会发现存在文化差异和进而思维方式的不一样,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光长时间而不积累也不够。
耐心点,慢工出细活
所以我的结论:学习外语其本质是一个慢活,花大力气才会有一天天的小进步,如果不花功夫,一辈子也学不好。学习的时候应先易后难,一步一个脚印,任何速成的方法都难以让人相信。